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31):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2020-02-13 下午 02:30   作者:谢湜、欧阳琳浩   
分享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6):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7):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8):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9):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30):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31):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

——基于GIS的侨批业的历史考察

  抗日战争结束后,邮路重新恢复,海外侨汇激增,原来被迫关闭或迁往内地的侨批局,陆续回汕头复业。1946年5月16日,汕头市侨批业同业公会填具人民团体登记表,呈交给汕头市政府察核登记。6月22日,该公会举行改选会议,选出新一届理监事成员,公布同业公会章程,并登记加入同业公会的会员,并于24日呈交市政府。从填报的会员名册来看,共计55家。[1]1947年出版的《汕头指南》,其中所收录的侨批业商号,与1946年的公会名册完全一致,惟个别侨批商号地址有所出入,其中有些是明显的豕亥鱼鲁之误。可见《汕头指南》所载侨批业商号的资料来源,应与1946年的公会名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今以1946年及1947年两版公会名册补正《汕头指南》中的纰漏,可得1947年的侨批业商号名录,如表三所示。表中开列的55家侨批局,皆在光复之后向邮局登记且领有营业执照,其中大部分批局的经营范围是潮汕地区。同时还有一些未领执照也未加入侨批同业公会的批局,计有37家(如表四所示),其中有 16家以往是在梅县地区经营侨批业[2],光复之后为方便接收南洋各地区的侨汇才迁至汕头,维时未久。[3]另有未明经营地区的批局20家,可能是规模甚小,或由其他行业代理。

表三:1947年侨批业商号名录

1

  (资料来源:谢雪影:《汕头指南》,1947年版,第85—87页。

  注:〔〕里的数字为通过1946年汕头侨批业同业公会名册订正汕头指南之刊误。)

表四:未登记申请执照的侨批局

2

  (资料来源:王炜中:《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1942—1949)》,第242—243、273页。)

  结合表一、表二和表三来看,初版《汕头指南》和《潮梅现象》所收录的侨批局中,有30家在三四十年代一直维持经营,或是在光复后相继复业。这些批局有的早在清末民初便已开始运营,如陈炳春于1893年开业;振盛兴1899年开业;和合祥1906年开业;广顺利1908年开业;普通1911年开业;光益裕1911年开业;光益1911年开业;万兴昌1913年开业。[4] 在这30家批局中,有10家的门牌号在抗战前后相同,其中9家在1942年的公会名册也是同样的地址,其余1家为森春批局,其土地买受时间为1930年。由此可知,这10家批局在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的地址和门牌号皆未发生变化,地址亦未发生迁移,这多半归功于其资本雄厚,经营有方。在1946年的公会名册中,这10家批局有7家的资本额为700万以上,其中5家达到1000万。

  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的情况是,这10家批局所在之地及其附近街区没有重编过门牌号,或虽经重编,新编的门牌号依旧与旧编相同。特别是这10家批局所在的街道永和街、永泰街、荣隆街、海平路、潮安街,门牌变化程度可能很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永和街、永泰街就位于商业中心区。 

  与表一相比, 表三中位于“四永一升平”商业中心的侨批局也有25家之多,但 在分布上略有不同,其中永和街10家、永安街3家、永泰街和永泰路4家、永兴街6家、升平路2家。从大的范围上来看,与1934年的情况差异不大。此外,表四中也有7家位于“四永一升平”商业中心。将1947年的侨批局分布反映到地图上,不难反映1930年代的侨批局在商业中心的分布情况。

  (未完待续...) 

 

  注释:

  [1]王炜中:《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1942-1949)》, 第172-175页。

  [2]表四中右列前16家。

  [3]王炜中:《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1942-1949), 第273页。

  [4]邹金盛:《潮帮批信局》,第587-598页。

 

  作者简介:

  谢湜,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欧阳琳浩,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后。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