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30):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2020-02-11 下午 03:30   作者:谢湜、欧阳琳浩   
分享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6):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7):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8):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9):2019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巡礼(一)


(30):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之五

——基于GIS的侨批业的历史考察

 

  关于侨批局的具体数量,还不足以确切统计,因为侨批局规模大小不一,一些新设的或规模较小的侨批局在当时不一定加入的汕头市侨批同业公会,容易被忽略。例如在梅县等地经营侨批业的16家商号,在抗战胜利之后为了方便接受南洋各埠侨汇,相率迁来汕头设庄,但并未加入当时的汕头侨批同业公会,未见于相关统计。[1]按照《汕头指南》的编纂特点,其商业名录所收的侨批局,则应是具有一定规模,为人所熟知,且在当时有一定地位。通过《汕头指南》的视角,将前后两版进行对比,则可以探讨当时侨批业的总体营业情况及地理分布空间状态的变化。1934年版《汕头指南》收录了55家侨批局的名称和地址(如表一所示)。

表一:1934年《汕头指南》侨批业名录

1

资料来源:谢雪影:《汕头指南》1934年,第267-268页。

  从表一可见,这55家侨批局大部分位于当时所谓的“四永一升平”的片区。“四永一升平”是指汕头市中以升平路、永安街、永和街、永泰街(路)、永兴街五条道路为主体的商业中心,位于汕头市市区的中西部。“四永一升平”的南边则是俗称为“四安一镇邦”的商业中心,由镇邦街、棉安街、德安街、怡安街、万安街组成。55家批局中,其中位于永和街有15家、永安街3家、永兴街3家、升平路3家、永泰街1家,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不过,这些侨批局的经营情况在《汕头指南》中并没有记录,所幸1935年版的《潮梅现象》中,载有侨批局每月的批信额和每月平均银数(如表二所示)。考虑到这两部文献所收录的侨批局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先对同时被收录者做比较分析。

表二:汕头市侨批业月营批信封数及批银数目

2

资料来源:谢雪影:《潮梅现象》,1935年,第41-42页。

  通过表一和表二的对照可见,表二中位于“四永一升平”的侨批局,有光益裕、光益、有信、马合丰、永安、成顺利振记、理元、普通、万兴昌、万丰发、振盛兴、宏信、郑成顺利等十三个。这些侨批局中,每月平均批信额和批银数额最大的是光益裕批局,月均有批信额23915封、银数358725元,最少的为郑成顺利,月均批信额2056封,银数30840元。光益裕是一家较大型的批局,1911年开业,在汕头设本号,与新加坡、越南、香港、印尼等地皆有业务往来,设潮属分号12家。[2]郑成顺利批局也是1911年开业,在泰国、汕头均设自己的信局,属于较大型的批局。[3]若将郑成顺利与表二中月均批信额和银数最小的振丰盛批局相比,数额有35倍之差,更遑论那些规模过小而未被收录的侨批局。胡少东等在对潮汕八邑批局中心性分析结果也显示,有信、永安、万丰发具有中心批局的地位。[4]此外,在1946年侨批同业公会会员册重新登记的信息中,这十三家批局里面的光益裕、光益、有信、普通、万兴昌等批局的资本额均达到1000万,是当时所有登记的批局所达到的最高额。[5]可见,位于“四永一升平”商业中心的侨批局,规模相对较大。

  上文已提到过,汕头在成立市政厅后,广东省民政厅曾派测量队到汕头进行土地测量并绘制地籍图,直至1933年完成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汕头建设地政科曾复制这一批地图,并沿用至今。不过,目前尚难以将20世纪30年代的门牌号直接对应到这套地图上。因为这套地图每块土地虽有未曾改变的唯一地籍号,但门牌号的变化情况暂无法确定,在重建门牌号分布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以目前所存房地产卡片中所登记信息来看,最早也只能反映20世纪40年代末汕头门牌号的分布情况。有鉴于此,我们不妨先探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汕头侨批业分布情况的变化,再将20世纪40年代末的侨批业分布做微观层面的空间分析。

  抗战时期,侨批业因邮路受阻而大受冲击。1934年版《汕头指南》所收录的侨批局,其中有25家在日据时期仍维持运营,占当时所有批局的55.6%。[6]其中有9家门牌号不变,即是说这9家侨批局在此期间未曾迁址,所在位置亦未重编门牌。[7]还有7家侨批局的地址虽然发生改变,但却在相同路上邻近的门牌号,这则有可能是侨批局迁址或发生道路门牌重编的情况。此外,除了在1934年版《汕头指南》中所见的侨批局外,《潮梅现象》里所收录的侨批局,还有7家见于1942年汕头市侨批业同业公会的名册。也即是说,1930年代的侨批局,直至日据时期至少仍有32家在维持经营,占当时加入公会的侨批局总数的71.1%。倘若将上述9家未曾迁址及7家门牌号发生较少变化的侨批局归为一类的话,那么这32家在日据时期维持经营的侨批局,至少有一半未发生较大的变化。

 

  (未完待续…)

 

  注释:

  [1] 王炜中:《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1942-1949)》,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271-274页。

  [2]邹金盛:《潮帮批信局》,香港,艺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4页。

  [3]民国时期汕头曾存在郑成顺利和郑成顺利振记批局,后者为前者后来分设而独立的批局。《潮帮批信局》一书中则只录郑成顺利振记批局的介绍。参见邹金盛:《潮帮批信局》,第142、595页。

  [4]胡少东等:《近代潮汕侨批网络构建与特征的量化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第5期,第65-66页。

  [5]王炜中:《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1942-1949)》, 第172-175页。

  [6]25家分别是:万丰发、万兴昌、光益、光益裕、同发利、吴顺兴、和合祥、广顺利、恒记、振丰盛、振盛兴、普通、有信、永安、泰成昌、潮利亨、理元、福兴、福利、福成、郑成顺利、钟荣顺、陈炳春、马合丰。见王炜中:《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1942-1949), 第24-26页。

  [7]这九家分别是光益、光益裕、广顺利、成顺利、普通、有信、永安、福兴、陈炳春。

 

  作者简介:

  谢湜,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欧阳琳浩,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后。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