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展示(30)基于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研究(中)
2019-10-12 上午 10:49   来源: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研究中心课题组   
分享

  基于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研究(上)

 

  3.国外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构建的经验借鉴

  文化遗产游径的概念与文化线路、遗产廊道、历史游径、遗产线路等关系密切,同属线性文化空间。在文化旅游发展趋势和文化遗产保护动向下,推动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建设日益兴起。Timothy和Boyd认为文化线路和遗产游径是指建立在区域文化遗产基础上的骑行、步行线路,为使用者提供学习体验和游览享受。而Puczko和Ratz则将文化线路定义为一条具有文化价值或聚焦于文化遗产元素的主题线路,具有文化吸引与展示的功能。由此可见,线性文化空间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从历史与文化遗产出发,强调保护历史遗产、传承历史价值和促进文化交流;二是从使用需求出发,强调对使用者的吸引力及游憩功能,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目前,美国、欧洲等地区结合“传承历史价值”和“促进文化旅游”两大功能已探索实践“国家历史游径”(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美国)和“文化线路”(欧洲)等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的成熟范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作为整合串联三地共有历史文化遗产的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本文将重点从“如何寻找共有的文化主题”和“如何整合分散的文化遗产”两方面进行案例借鉴。

  3.1文化主题选择

  确定文化主题是构建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的基础和前提,即通过以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整合分散而又相互联系的资源点[1],而共有文化主题的挖掘应从满足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的两个主要功能出发。

  在传承历史价值方面,对区域或国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通过族群和文化的交流能展示共同记忆是优先选择的文化主题。美国国家历史游径主题要求具有国家级的历史意义[1],能反映广泛多样的美国历史,如商业贸易、探险踏勘、移民迁徙、军事战役等。欧洲文化线路强调其线路主题的选择必须能够代表欧洲的价值观,规定至少对三个国家来说是共同的主题,并能够说明欧洲的记忆、历史和遗产,并为此做出贡献[2]。《文化线路宪章》提出文化线路应是不同地区、民族间的人和物资的交流,反映文化的交流[3]。

  在促进文化旅游方面,选择适合跨地区人们交流、有趣的文化主题尤为重要。欧洲文化线路强调选择主题必须适合年轻人的文化和教育交流[4],对大众有普遍的吸引力,充分展示了欧洲的文化多样性,如新艺术运动、印象派、集权主义建筑、多瑙河酒等多元主题。

  因此,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的主题选择需考虑:

  (1)对传承地区历史文化价值有重要的意义,可通过展现族群和文化在区域内的流动来增强地方文化交流与认同;

  (2)是当前人们关注、感兴趣的文化,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3.2空间模式构建

  跨地区的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上,由于分布范围广,大都是具有相互分离的特征。传统的基于空间临近性来辨析空间关系和进行要素组织的方法是不通的。现代地理学认为空间是相互关系的产物,空间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形成的一种拓扑结构。在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作用下,空间的绝对位置关系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空间是相对的空间,空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关系空间”才是重要的[4]。通过梳理国外案例发现,跨地区的文化遗产正是依托“关系空间”,即通过要素间的事件关联性或者时间关联性,而非空间临近性进行组织的。基于不同的文化因其文化特征、历史脉络、资源分布不同,其“关系空间”为依托的组织方式可分为散点型、线型、廊道(区域)型三种方式。

  1)散点型:文化遗产资源点相互分离,彼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传播发展路径,而是人们根据今天的理解与阐释用主题和设计线路将其整合起来,Timothy和Boyd将其称之为“目标型文化线路”。此类文化的空间关系建构主要是通过文化主题和设计路线将主题节点串联起来(图5)。如欧洲文化线路中的莫奈之路,莫奈遗址、相关场所、博物馆等独立的文化元素因同一个主题和设计“虚线”连接起来[5](图6),在各个城市则通过网站、标识系统、解说地图等方式指导使用者游览。

5

图5 Timothy和Boyd提出的目标型线路(Purposive Routes)空间建构方法12

6

图6 莫奈之路

  2)线型:在历史上有较为明确的文化传播线路或走向,如贸易往来、人口迁徙、探险定居等,Timothy和Boyd将其称之为“原初型道路空间”。此类文化的空间关系强调要沿袭其历史路线和走向形成线路(图7)。美国国家历史游径就是沿袭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原初道路或路线而延伸的游憩通道[6],一般长约100公里以上,如摩门先锋历史游径在路径选择上极力沿袭摩门教徒当年长途跋涉的路径。欧洲文化线路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是一条每年超过10万人朝圣的道路,也是全部由实体线路串联形成的(图8)。此类线型游径一般是以历史上的河流、道路、铁路、边界线等通道为载体,在沿袭历史走向基础上尽量串联起最佳风景、地质、历史、文化资源点,有效促进沿线地方旅游和跨地区文化交流[7]。

7

图7 Timothy和Boyd提出的原初型道路(Organic-evolved Routes)空间建构方法12

8

图8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

  3)廊道(区域)型:是指在更大尺度上集合了自然、文化、历史、休闲资源,反映地理环境下人类活动方式的区域文化空间[8]。此类文化的空间关系构建强调一个整体区域空间,一般是依托河流、峡谷、群山等自然载体统筹起该区域的文化遗产资源。美国国家遗产廊道(区域)正是以区域形式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与保护,如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依托运河来整合沿河资源点,并打造伊利运河慢行道、遗址公园、多种游憩项目吸引人们前来骑行远足、户外休闲[9] (图9)。

9

图9: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示意图

 

  综上所述,不同主题文化在跨地区、大尺度的区域层面通过散点型、线型、廊道(区域)型等空间组织方式将分散的文化遗产整合起来,通过“关系空间”的重现推动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保护与交流。另一方面,为了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提升休闲游憩功能,国外线性文化空间在地区层面常常通过标识解说、慢行道、游憩项目、旅游资源点、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林盛兰,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及典型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Council of Europe Cultural Routes. Revising The Rules for The Award of The ‘Cultural Route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Certification[R]. Luxembourg: The 1187bis Meeting of The Ministers’ Deputies, 2013.

  [3]杨浩祥, 欧洲文化线路展示与利用初探。建筑与文化, 2015(04): 第186-187页。

  [4]奚雪松与陈琳,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及其启示。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04): 第100-107页。

  [5]张春彦,张一与林志宏,欧洲文化线路发展概述。中国文化遗产,2016(05): 88-94。

  [6]林盛兰与余青, 基于法案的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国际城市规划,2010. 25(03): 第81-85页。

  [7]杜雁, 吕笑与薛晓飞,美国国家历史游径管理和规划评述。中国园林, 2015. 31(08): 40-44。

  [8]李娟与郝志刚, 区域性遗产保护的新方法——基于美国国家遗产区域的发展及其经验。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03): 第10-15页。

  [9]奚雪松与陈琳,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及其启示.。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04): 第100-107页。

 

  (未完待续)

  基于跨地区线性文化空间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研究(下)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