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可游、可读”的建设理念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荔湾区试点建设工作思考(中)
2019-12-12 下午 03:04   作者:佳乃   
分享

  充分认识荔湾历史文化资源——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荔湾区试点建设工作思考(上)

 

  基于大湾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荔湾区有幸被广东省定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试点。作为游径试点,荔湾区该如何最佳呈现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主题特色与人文内涵?如何让大湾区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最有实效的保护活化利用?对此,荔湾区从自身遗产特征与文化特色出发,对游径建设理念展开了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和深刻阐释。

  1、可读

  当前大湾区内的文物古迹、文化景区等文化资源数量众多,就荔湾区而言,荔湾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0-20个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点[1],但均呈点状个体式散落分布,其资源点背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资源点之间丰富的历史脉络在延展性与关联性等方面不强,较难充分贴近市民游客的文化需求。因此,荔湾区游径建设理念即是打破游径同一主题下各地遗产资源点之间的物理隔阂,使遗产资源点能够基于主题相互关联与串接,实现荔湾区内文化遗产资源的“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条“可读”式游径,呈现出鲜明有序的文化遗产游径整体风貌,以唤醒沉寂于文化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瑰宝,激发文化遗产资源更大的人文魅力,更好地阐释大湾区文化遗产价值。

  荔湾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以及香港、澳门、珠海等地在游径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在游径资源点设置信息柱、标识牌等标识系统等建设理念,展示文化遗产资源点相关的历史信息、历史照片、历史图像、历史场景等“可读要素”,从时间与空间上突出游径资源点历史演变、彼此关联、今昔对比等内容,让市民在城市里行走的时候可以驻足、停留、读览,引发市民对资源点周边区域的同类主题遗产资源的关联与联想,使游客能够充分理解文化遗产资源的历史内涵,得到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文化体验,增强城市的可读性,实现游径“你中有他,他中有我”。

1

  2、可游

  当前是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休闲已走进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当下城市中的文化景区众多,城市公园、休闲场所随处可见,旅游线路丰富多样。文化遗产游径不是普通的旅游线路,而是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基于原初道路或路线延伸出来的具有鲜明文化主题的游憩通道。因此文化遗产游径建设,除了“可读”,更要“可游”。

  文化遗产游径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游客,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既可以让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文旅者深度游览与体验,加深文旅者的历史记忆,又能够让普通游客充分参与,引发普通游客的广泛关注,唤醒人们的兴趣点,吸引游客到游径上游览体验,实现游径历史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传承。游径主要依托的游览方式为徒步或骑行,游径的打造即应以步行或骑行游客的角度,去思考游径表现方式与表现形态,做到让游客更感兴趣、更乐于接受。

  文化遗产游径通过“可游”方式,让游客在城市行走的不经意间,只需被游径上的一点所吸引驻足,就能触发线路,激活游径上其他相关联的文化遗产资源,从而为游客开启一场充满历史人文内涵的“知识之旅”、“寻踪之旅”、“探索之旅”、“怀缅之旅”,让文化遗产游径真正“游”起来。

 

  (未完待续。)

 

 

  注释:

  [1]数据来源于荔湾区文广旅体局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