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乡情叫新会陈皮
2018-12-30 下午 02:46   作者:凌迪   
分享

  新会陈皮不仅是一味膳食良药,更是粤西文化的有效载体,向世人传递一种浓浓的乡情。

  新会陈皮是广东驰名土特产和广东“三宝”之首,也是清廷贡品和十大地道广药材之一。它产于江门市新会区,为当地所产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向来享有盛誉。

1

新会陈皮

  “广陈”这一名称出自广陈皮世家的黄氏宋代先祖源深公黄广汉及其夫人米氏,其声名远扬与其创制的广陈一皮为国母杨太后治病有功有关。当年,黄氏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种柑技术带回新会,并将其制皮之法传于子孙,代代相延,种柑取皮,并诫子孙:“不为良臣,当事良药。”他认为此药材品质独一无二,既能营生又能济世。在此后数百年间,一直到解放前,留在新会银洲湖和潭江、西江下游流域从事广陈皮事业的黄氏子弟不在少数,由此开创了广陈皮走遍海内外、领衔天下七百年的历史。

  新会陈皮与非新会产地的陈皮相比,其质量特色明显,主要由于品种、水土、气候、工艺等特殊成因。首先,是品种特色。新会陈皮原植物——茶枝柑,从野生品种“驯化”而来,野生种群多分布于古兜山脉、牛牯岭山脉和圭峰山脉河谷地带。据调查,在古兜山脉发现百年以上野生桔树群落。历史上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柑、高督柑和短枝密叶柑等5个品系,其中以软枝形“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为上品。由于品种质量特色明显,用其果皮晒制的新会陈皮也因此品质独特。其次,是水土特色。新会境内西江和潭江交汇,由于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分类型。第三,是气候特色。新会区独特的“湿盆地”的小气候,与海洋性季风气候结合,形成显著的湿热、湿冷季节变化。这种气候条件,非常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油胞粗大饱满、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新会陈皮质量优良,名声远播。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近年来,江门市新会区政府极力重视新会陈皮的商标保护。

  新会陈皮已被视作新会的象征和文化。新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陈皮,每逢柑桔收获季节,都有“买柑晒皮”的习惯。有的侨胞回乡省亲,都会为自己,也为人所托,带些新会陈皮。新会陈皮积淀了新会自然和人文的核心价值和品牌文化,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已认定“正宗新会陈皮”或“新会特产”的包装,它形成一方独特的市场。再者,新会陈皮也被视作新会人的利益和福祉。

  新会陈皮药食俱佳,一方面,作为地道广药,它药用价值为世人治病保健,保世人平安,深受人们珍视;另一方面,作为绝佳的调味佐料,它为世人调配了千古地道美食,予人口福,深得人们喜爱。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